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福隆自行車車道與舊草嶺隧道

連續下雨好多天了,到了週六基隆還是陰著天,好想到戶外走走。有聽說福隆有調自行車道,好像不錯玩,打電話到當地出租腳踏車的店家詢問後,發現福隆天氣還不錯。走,全家人去外面走走吧。
先去瑞芳買胡椒餅與油飯、冬粉當午餐。胡椒餅有店辣辣的,謙謙竟然一口接一口,聽到要分給爸爸吃一口,嘴巴張的特別大打剩下的全部吃掉,咳~~~。
到了福隆,因為第一次來有不懂,看到第一家出租腳踏車的店家就停下來詢問價錢。可能天氣不是很好吧,觀光客不多,老闆說一般是一天100元,今天算80元。租了兩台輪流騎,騎到最裡面的停車場才發現,有些店家只收50~60元。
這裡有一台舊火車頭,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的隧道讓人行走,騎腳踏車,不過好像12/01日後,就可能騎乘腳踏車,行人禁止行走囉。隧道另一頭是「石城」,還有一台古老的「台車」可以玩,用人力來驅動。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去花博玩~~~花博試營運

今天風大雨多時,我和謙謙去花博。其實本來要去兒育中心,沒想到意外發現可以免費借推車逛一圈花博的園區和爭豔館。
其實穿著雨衣又躲在有遮雨罩的推車,我覺得謙謙其實還好,但媽媽就比較悽慘無法撐傘,因為單手很難推那台奇哥車。花博園區很大分六區,我們因為不具資格,所以除了
爭豔館。所有的館都進不去。
花博一天絕對逛不完,每個館也都大排長龍。根據個人跟馬路邊聽來的消息,其中大家最稱讚的是新生園區的館跟外景,白天,夜裡都好看。
再來是圓山區。花地毯很美喔。夢想館聽說也不錯。
兒育中心是很好玩,但是我覺得花博前後應該都差不多,因為他也沒啥特別的布置,而花博結束後只要花30元就可以去了,也許是因為這樣那天參觀的人也很少。
美術園區聽說裡面是故事館較好看,上週國外比賽花卉都還沒進駐。所以上週館外沒啥可看。

至於兩區大佳園區,因為梅姬颱風有很多地方還在整理。路人們對他評價不高。我也覺得他普普。
但我跟謙謙玩的很開心,因為裡面有很多很特別,創意的造景 ,晚上還特地把爸爸也叫來一起同遊新生園區。謙謙現在每天都在念那隻新生園區會噴煙的鯨魚(植栽造景)。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孩子學音樂的關鍵問答

[學齡期]文章列表:

孩子學音樂的關鍵問答
文/賓靜蓀、林佑珊


孩子本來興致勃勃說要學音樂,怎麼只學一下就想放棄?在決定讓孩子學音樂之前,父母該考慮、注意什麼?

悠揚的琴聲,緩緩從孩子小小的指尖流洩而出,聽著孩子駕輕就熟的彈奏出一首首動人的樂章,身為父母無不引以為傲。但是很多父母對孩子學音樂這件事充滿了期待與焦慮,有時候會為了練與不練、練多久這類細節,造成親子衝突、甚至破壞親子關係。為何孩子一開始興致勃勃說要學音樂,卻只學一下就想放棄?孩子學多久,才能判斷他是真的沒興趣,還是毅力不足?在決定讓孩子學音樂之前,又有哪些事情該考慮和深思?《親子天下》為家長整理出孩子學音樂常見問答,希望能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Q1孩子幾歲開始學音樂比較好?

學音樂不等於學樂器。仁仁音樂教室負責人劉佳淑建議,正式學樂器之前,最好先讓孩子在團體中,用身體「玩」過音樂。三、四歲時,孩子可以經由各種團體遊戲,開發對節奏長短、音符高低的感覺。也可以透過唸唱老師設計的詩歌,培養觸鍵的感覺。

即使在家裡,父母也可以陪伴孩子多聽音樂,培養孩子對音樂的欣賞和感受力。劉佳淑建議,父母也可以搭配音樂,和孩子做簡單活動,例如該高音時將孩子舉高,低音時將他放下。除了聽音樂,生活裡也還有很多聲音,到戶外感受蟲鳴鳥叫、學習聆聽生活周遭的聲音,也都可以稱為學音樂。


Q2樂器那麼多,怎麼知道孩子適合哪種樂器?

對於預備讓孩子學樂器的父母,德國音樂教育界有個值得一試的建議:如果孩子自己要求學習某種樂器,持續長達半年以上,就表示他很喜歡、真心想學,短期內改變心意的機率比較低。但前提是,在更小的年紀,孩子已經有機會,親自去接觸、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樂器,並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差異。


一般說來,鋼琴和小提琴是最常見的入門樂器。但對於六歲前的孩子,考量到其肌肉發展程度,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副教授陳曉嫻不建議學習樂器。鋼琴和弦樂器,需要用到手指小肌肉,太早學習反而不好。管樂器需要較良好的心肺能力,高年級以上比較適合。


Q3坊間學音樂有不同派別,各有哪些異同?

奧福、鈴木和山葉教學法,是台灣比較普遍的三種音樂教學法。

奧福教學法講究音樂和律動,注重即興創作,和孩子一起「玩」音樂。剛開始時,以鼓、敲擊樂器(木琴、三角鐵、木魚等)去帶動孩子對聲音、節奏、律動的感覺。用語言、音階的律動,與曲調結合,訓練孩子對音樂的感受、掌握快或慢的情緒,讓孩子在唱跳中,學習音樂的表現。孩子不需要任何音樂背景能力,透過嘗試、體驗、表演,就可循序學習。由於難度、深度不高,多為幼教界採用。曾經專程到薩爾斯堡學習奧福音樂的劉佳淑認為,奧福對培養未來興趣、對音樂的敏銳度、肢體動作的協調,以及展現「有生命的音樂表達力」,都非常有幫助。


鈴木教學法最早開始其實是要培養孩子在樂器上的演奏能力。十九世紀起,大家就相信,四~六歲的孩子聽力最好。因此,鈴木教學法完全憑靠孩子的聽力,不需看譜。最早用在小提琴訓練,三、四個孩子一起上課,模仿老師拉出相同的音。鈴木教學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聽力,孩子必須大量、重複的聽,可以聽到很細微音量、音色、表情的變化。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系主任歐玲如觀察,習慣鈴木教學法的孩子,有的因為聽力太好,會放棄看譜,看譜能力反而比較弱。


山葉教學法則重視培養聽、唱、彈、讀、創作的綜合能力,在聽覺上是訓練絕對音感(指在沒有給基準音前,聽者能分辨任一音的音名及音高)。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分校取得鋼琴演奏博士學位的歐玲如表示,自己就是受到山葉的訓練,絕對音感很好,但是歐美卻強調相對音感(泛指給予一基準音,能正確分辨其他音和此基準音的音程或調性上的相對關係,而非正確聽出任一音的音高和音名),兩者並不相容,要調整很不容易。另外,山葉先以電子琴上課,後來轉換成彈鋼琴,也會產生適應上的問題。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值得深思的教育歌曲

請讓我慢慢成長

親愛的爸爸 給我一個窗口
給我留一片還沒有污染的天空
在層層的 重重的鐵窗后
讓我望一望草地上綠色的自由

親愛的媽媽 給我哭鬧的時間
讓我遲一些才學會 標准的笑臉
也許你可以先給我一點空間
讓我喜歡自己 再接受文明的訓練

親愛的老師 不要那麼緊張
不是所有的歌曲 都要規矩的唱
一切的ABC可以慢慢的學 不要教我爭先 讓我從容一點

親愛的世界 給我一個黑板
讓我快樂地畫一幅自己的響往
其實你不該教會我太多黑白
讓我長大后不會 對著灰色無奈

影音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Vt2kMZYyu4

下載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面對孩子哭鬧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聯合繽紛版 記憶藏寶圖/火車,爸爸,我

記憶藏寶圖/火車,爸爸,我

【聯合報╱文/石永芳】 2010.10.21 03:34 am



雖然年近半百,對父親的懷念一直未曾停歇過,搭火車探望爸爸的童年往事,是我一生無法抹滅的記憶……


圖/吉娜兒

幾十年來,總是有那麼一部冒著黑煙的柴油火車,緩緩駛進我的夢境。夢中那尚未滿四歲的小女孩,從床上翻身坐起,急切找尋將要北上到榮總探視父親的母親身影,那種驚惶無助、想哭的感覺,緊壓著胸口,直到自夢中驚醒,才發現自己又被禁錮在童年回憶裡。

兒時不識人間愁滋味
只想到坐火車吃便當

當年,身體不適的父親硬撐著身體,等新居落成才就醫,家人以為他是因為疲累所以腰痠背痛,殊不知癌細胞已偷偷侵蝕了他的骨頭,進而吞噬他的肺。進入台北榮總就診後,父親被緊急留院治療,此後,沒再回過家。

家中年幼的五個孩子一直是父親心口上的肉,他不時催促著到醫院探視的母親回家看顧孩子。母親每個禮拜都得往返奔波於台北與豐原之間,當時火車只有兩種車班,一種是莒光號,一種是復興號,為了節省開銷,母親選擇天剛亮時五點多的普通車,搖晃到台北已是中午。

只要能不被媽媽留在豐原,不獨自枯守空屋等待兄姊下課返家,再早的班車我都能早起趕上。更何況不識人間愁滋味的我,滿腦子都是:坐火車可以吃鐵路便當!母親看到我睡眼惺忪、滿屋子跟進跟出,總是又愛又憐,最後只好無奈的匆匆幫我換好衣物,牽著我的小手一起走到火車站。

母親的心事我不了解,車廂內,她沉默的抿著嘴,雙手抓緊沾有明星花露水的小手帕,兩眼直直望向窗外。

年幼無知的我在火車上閒逛,喜歡走到最後一節車廂,隔著玻璃窗,滿是驚奇的看著所有的景物快速倒退,再跑回座位跟母親報告剛剛所見。媽媽總是微笑著摟摟我,我沒看出來她那微笑中,有著心酸與無助。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周杰倫的成長故事愛會帶來力量

轉貼) 一個平凡的母親,也可以造就不平凡的孩子..周杰倫的成長故事..宜蘭民宿"魚雅築"與大家分享 分類:心情及好文章分享2010/10/17 11:28

(轉貼好文章)


愛會帶來力量

經常可聽到周杰倫的歌,對於他的成名有著許多的不解與好奇,

看著周杰倫的成長故事及對夢想追求的執著與努力,

就不難理解為何他的唱片,在短短的幾年全球狂銷2500萬張,

成功,不是隨隨便便就會成功的。

然而,他的母親更是他成功的背後推手,

看著母親為他所做的一切,更有著深深的感動,

一個偉大的母親,可造就一個不平凡的孩子,

如同我們在課程中所提到,

從小到大你認為他是什麼樣的孩子,

將決定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周杰倫來自破裂家庭「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王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 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 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中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

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

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 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把握關鍵期2~4歲,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

把握關鍵期2~4歲,培養孩子挫折忍受力
未訂閱 存到筆記本

作者:Joan660123 參觀網站
時間:2010-10-18 16:09


任何一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本身並不可怕,但面對挫折的態度、反應方式因人而異,產生的結果自然也就大異其趣。大家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其實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就像競逐一場場人生的馬拉松大賽,要永遠不跌倒根本不可能;如果半路上摔跤了,孩子懂得自己爬起來、願意繼續往前跑,終究能夠自我突破、跨越一層層的關卡。
養育幼兒時,我們總是強調要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讓孩子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有興趣、有信心;但同時,我們也堅信,讓孩子嘗試錯誤是很重要的,我們希望孩子別害怕做錯,並勇於面對做得不對或不夠好,就像我們希望孩子跌倒了,不是賴在地上等待別人疼惜或扶一把,而是學會自己勇敢地爬起來一樣。

事實上,許多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從小越輸不起的孩子,長大後對失敗越沒抵抗力。2005年,一項跨國的長期追蹤研究證實,孩子6個月大跟5歲時遭受挫折的反應,可以用來預測他15歲時挫折忍受力的表現;今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做的另一項研究,則更進一步驗證了『2~4歲是幼兒挫折忍受力的發展關鍵期』。所以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絕對不是等孩子大了、懂事了。才來準備的課題。

本期學前教育,除了邀請爸媽一起來重新看待挫折、瞭解挫折容忍力的正面意義,同時還邀請幼兒教育學界以及幼兒臨床、實務工作方面的專家,提出培養幼兒挫折忍受力的正確教養觀念與具體建議作法,讓爸媽們在育兒時更加從容。相信只要因應每個孩子的獨特氣質,用正向的態度來引領他面對挫折,孩子一定能從中提升韌性,並且學習如何克服挑戰。

想知道培養幼兒挫折忍受力有哪些具體作法
陪孩子看好書,從閱讀培養挫折忍受力
平常多陪孩子多讀好書、多討論,和孩子一起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遇上挫折時就有足夠智慧和勇氣去迎接挑戰。